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

落實孝道從推廣讀經奠立基礎

落實孝道從推廣讀經奠立基礎
一貫道委芝蘭傳播拍攝「茉莉花開」
平凡的故事裡透析不同視野的「孝道」


財團法人崇仁文化教育基金會

為推廣源於儒家思想傳統文化,一貫道在台灣積極推動讀經活動,許多小學皆設有讀經班以及家長班,至目前台灣已有上千個讀經班,落實「孝道」的傳遞。

繼崇德、光慧文化教育基金會於2009年底贈「百孝篇」簡體版權及捐印簽約於北京民政部「中國社會出版社」後,崇仁文化教育基金會更進一步出資,委託芝蘭國際傳播公司拍攝高畫質HD孝道單元劇「茉莉花開」,以期各讀經班及參與孝道研習營的家長,能更深入地探討孝道與現代社會並行之道。

崇德、崇仁文化教育基金會表示,「孝」在中華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最是異於西方文化尤最。一般而言,東西方文化皆講求傳遞忠誠、信用、仁慈、愛眾、和平等價值,而「孝順」是儒家思想中相當重要的一個概念,也是其他文化所不及之處,這也許是中華文化成為目前四大古文明唯一得獲保留,而且繼續傳承的重要原因。

孝道概念的產生源自古中國農業時代,孔子也在〈論語〉為政第七中提到「不敬何以別乎?」,代表孝道是個「知易行難」的概念。因此推廣孝道,除了概念的闡述之外,崇德、崇仁文教基金會更積極地提出,如何在全球化社會中推廣身體力行,表現孝道,才是更重要儒家學說對於「人」的觀察是細微的,其思想中對於人的「關係」的闡述是:「人」為每個複雜的人際關係的中心點,每個中心都是向外以同心圓的方式推展一層一層的關係,從個人、家庭到鄰里社會到全人類。當來自不同中心的圓相互交會時,意味著人所面對的人際關係越來越複雜,因此社會的基礎來自家庭、家庭的基礎來自人倫中的父子、兄弟、夫妻;因而,從修身、齊家開始,才能談到後面的管理眾人事務議題。

〈百孝篇〉原為先賢所遺留,全篇共八十四句,全文有一百個「孝」字。經白水老人韓公雨霖刪定後,由陳董事長鴻珍女士推動發揚,自九○年代起,以兒童讀經為基石,被廣為流傳,逐漸由台灣推廣到北美洲、澳洲等世界各地。

「茉莉花開」一劇預定在九月底在大陸各城鎮網路電視上映,並以孝道研習營的模式到社區推動。故事描寫一般人都容易碰到的家庭寫實劇,主角陳志明為小學教職員,身處小康家庭,因照顧年老失智的父親,在經濟與責任的雙重壓力下,與妻子芮嬌發生口角,也因此造成志明對父親的不耐。故事中的父親陳燈,雖然失智,但是總記得照顧過世妻子最愛的茉莉花,在一次志明隨口脫出的話語下,陳燈進入四處找花的流浪經歷。志明由於作為在學校參加讀經班的志工老師,因此在陪著孩子們一起閱讀百孝篇,讀到「生前能孝方為孝,死後盡孝徒枉然」時,對孝道有了新的體悟,劇中也描繪住在都會中的大哥志輝與嫁出去的小妹志玲,對於盡孝道的不同觀點。寫實的衝突場面常在我們周遭出現,藉由故事中的角色,將引發觀眾對於落實孝道不同視野的看法。

「茉莉花開」拍攝場景將帶出台灣小學讀經班的樣貌、大里市益民國小的美麗校園,以及台北市及台中市的都市景觀。劇中更有多位一貫道志工投入整個拍攝工作,並擔任素人演員。崇德、崇仁文化教育基金會表示,抽離掉愛情與商業性元素的小品影集,期待能夠帶給觀眾另類的省思。爾後基金會更將計畫一系列的創作影集,做為孝道精神的落實推動,帶給現代社會家庭一股安定元素。
2010年7月22日 太平洋日報 第二版 社經新聞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